我用github的Jekyll来编译网站,太方便了。Yihui的博客介绍为什么他用这个做博客。
Jekyll完全推翻了传统网站的维护方式,它直接回到了“原点”——作者只需要维护文本文件,每一篇日志就是一个文件,程序会根据模板设置自动把这些文本文件翻译为网页。这些文本文件不用HTML,而是用简化版本的Markdown(MD)或者其它可最终翻译为HTML的伪标记语言。MD的哲学深得我心:把[语法](http://daringfireball.net/projects/markdown/)简化90%,去实现大多数常用的HTML标签,牺牲少数不常用的标签(这些标签仍然可以用原始的HTML代码写)。比如要写无序列表的话,在HTML里面要用
<ul>
<li>hello</li>
<li>world</li>
</ul>
每一项列表项都用`li`标签围起来,而在MD语法里,只需要一行一行写就行了,每一行开头写一个减号 `-` 就足够,就像自己记笔记一样:
- hello
- world
一个字符(确切地说是两个,后面还得跟个空格)和一串要重复敲的字符比,哪个简洁显而易见。简洁的MD语法配合几项YAML设置就是一篇日志,扔进Liquid模版系统,Jekyll就把网站编译出来了。
使用Jekyll的另一大动力当然是GitHub,它提供编译服务,所以用户只需要用GIT管理文本文件就可以了。要写日志就新建一个文本文件,写完推上去完事,由于GIT支持离线工作,随时随地都可以写,不受网络环境限制。
日志页面中支持键盘左右方向键或JK键前后导航,这是JavaScript实现的,归功于[Tao Zhang](http://ztpala.com/2012/01/16/jquery-keyboard-navigation/)。文章[RSS订阅](/cn/feed/)依然存在,所有日志的链接也没有变化,只是评论RSS变了,要么订阅[整站评论](http://yihui.disqus.com/latest.rss),要么订阅单篇文章评论(每个页面的底部)。
我十分赞同。